top of page

​THE SENSATION SUMMONED FROM WOOD

木形喚覺:水谷篤司&曾上杰雙人木雕展

3/5~4/2  朝代畫廊

朝代畫廊年度企劃「立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曲,將呈獻給您日籍藝術家水谷篤司與台籍藝術家曾上杰的最新木刻雕塑作品。與我們一般熟知的傳統木雕不同,水谷篤司與曾上杰嫻熟地運用了變形的山脈 / 人體元素,傳達藝術家對於內心精神與外在世界的探索感知,試圖讓觀者無論是從自然或是個體本身出發,皆得以思辯潛在的自我價值。

水谷篤司&曾上杰:映像出存在的雙面鏡
文 / 張玉音
本文刊載於《典藏 ‧ 今藝術》No.283 P.197

朝代畫廊年度企畫「立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曲《木形喚覺:水谷篤司&曾上杰木雕雙個展》呈獻日籍與台灣兩位藝術家近期的木刻雕塑作品。水谷篤司(Atsushi Mizutani)具有生命體與土地淵源極度深厚的生長歷程,家鄉位於日本內陸、被山色圍繞的岐阜縣,世代生活於森林與溪谷之中,與自然深刻的羈絆與省思,一直是其作品湧流出來的能量,在刻痕的表現上水谷刻意呈現出一種類似動物爪子般的刻鑿痕跡,保留野性、有機的紋理,如《至寶》系列、《像是閃電的爪或者是獸牙2》等以熊掌或爪勾為造型的作品,企圖展現大自然的力量,但並非一種單一強大的形象,反而在表面都處理得傷痕累累。藝術家強調自然力量具全面地摧毀性,包括自然也會內傷到自己,作品在此細節上反映出其成熟、兩面性的思考。而在《Whiteout》系列爪痕般雕刻的山形下,隱約透露銀白的彩虹疊色,由貝殼所製造的胡粉被譽為最能代表「雪」和「雨」的顏色,水谷以此天然顏料在木料上著色,製造如雪盲般的幻境,然而不規則的山形下方,則是幾何、垂直、規則的木條結構,以人工壓克力顏料上色,象徵人類以力量建造的人造風景,「兩者的合一,即是我們所處的環境。」

相較水谷展現的自然力量,曾上杰選擇表現精神的力量,其使用具繪畫性的流暢刻痕,模擬精神力量流動的過程,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跡,以雲或水的過痕譬喻感性的動態。兩人交疊處理精神面和實體面的曖昧地帶,以不同的造型和細膩的方式造型出雙面性的抽象意涵,作品具有辯證意涵上的張力,卻也有種沉靜的質地,以及探問我們究竟歸屬何方道德上游離的提問。水谷表示「即便兩人表現主題有所差異,但都在探詢人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

從上色的傳統,兩位藝術家也談到關於中日的當代木雕發展,曾上杰表示台灣的木雕過去以服務廟宇產業為主,直到近年有日籍與留日教師在學院發揮影響,當代木雕與上色的方式才漸受重視。水谷則表達台灣的雕塑風格很容易受到學院老師的影響,相較日本有強大的傳統束縛,台灣有將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優勢,充滿可能與發展性。然畫廊經理劉旭圃也回饋:台灣對於文化的接受度過高,卻缺乏深刻的文化思考與沈澱,年輕藝術家不僅只是透過吸收,如何消化成屬於台灣在地的發語,當中咀嚼的過程仍是他認為累積文化底蘊的關鍵。

【水谷篤司&曾上杰:映像出存在的雙面鏡】
文 / 張玉音
本文刊載於《典藏 ‧ 今藝術》No.283 P.197

朝代畫廊年度企畫「立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曲《木形喚覺:水谷篤司&曾上杰木雕雙個展》呈獻日籍與台灣兩位藝術家近期的木刻雕塑作品。水谷篤司(Atsushi Mizutani)具有生命體與土地淵源極度深厚的生長歷程,家鄉位於日本內陸、被山色圍繞的岐阜縣,世代生活於森林與溪谷之中,與自然深刻的羈絆與省思,一直是其作品湧流出來的能量,在刻痕的表現上水谷刻意呈現出一種類似動物爪子般的刻鑿痕跡,保留野性、有機的紋理,如《至寶》系列、《像是閃電的爪或者是獸牙2》等以熊掌或爪勾為造型的作品,企圖展現大自然的力量,但並非一種單一強大的形象,反而在表面都處理得傷痕累累。藝術家強調自然力量具全面地摧毀性,包括自然也會內傷到自己,作品在此細節上反映出其成熟、兩面性的思考。而在《Whiteout》系列爪痕般雕刻的山形下,隱約透露銀白的彩虹疊色,由貝殼所製造的胡粉被譽為最能代表「雪」和「雨」的顏色,水谷以此天然顏料在木料上著色,製造如雪盲般的幻境,然而不規則的山形下方,則是幾何、垂直、規則的木條結構,以人工壓克力顏料上色,象徵人類以力量建造的人造風景,「兩者的合一,即是我們所處的環境。」

相較水谷展現的自然力量,曾上杰選擇表現精神的力量,其使用具繪畫性的流暢刻痕,模擬精神力量流動的過程,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跡,以雲或水的過痕譬喻感性的動態。兩人交疊處理精神面和實體面的曖昧地帶,以不同的造型和細膩的方式造型出雙面性的抽象意涵,作品具有辯證意涵上的張力,卻也有種沉靜的質地,以及探問我們究竟歸屬何方道德上游離的提問。水谷表示「即便兩人表現主題有所差異,但都在探詢人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

從上色的傳統,兩位藝術家也談到關於中日的當代木雕發展,曾上杰表示台灣的木雕過去以服務廟宇產業為主,直到近年有日籍與留日教師在學院發揮影響,當代木雕與上色的方式才漸受重視。水谷則表達台灣的雕塑風格很容易受到學院老師的影響,相較日本有強大的傳統束縛,台灣有將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優勢,充滿可能與發展性。然畫廊經理劉旭圃也回饋:台灣對於文化的接受度過高,卻缺乏深刻的文化思考與沈澱,年輕藝術家不僅只是透過吸收,如何消化成屬於台灣在地的發語,當中咀嚼的過程仍是他認為累積文化底蘊的關鍵。

bottom of page